导语
工信部17日对外发布《关于推进5G轻量化(RedCap)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》,提出到2025年,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轻量化规模覆盖。这不仅吹响了5G轻量化(RedCap)技术规模商用的号角,也将加速制造业数字化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进程。
传统的网络设备通常体积庞大、功耗高、终端太贵,不适合大规模部署和移动应用。而轻量化的5G网络可以通过减小设备的体积和功耗,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灵活性,降低成本,更好地适应各种应用场景和需求。
5G轻量化的优势在于可以支持更广泛的应用场景,包括智能城市、智能交通、工业自动化等。轻量化的设备更容易部署在各种环境中,包括室内、室外、移动车辆等,为用户提供更快速、可靠的网络连接。同时,轻量化的5G网络也可以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,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持续性。
2025年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轻量化规模覆盖
近日,工信部发布了《关于推进5G轻量化(RedCap)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》,为推动我国5G网络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。这一通知的发布,标志着我国在5G轻量化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。
5G轻量化技术(RedCap,Reduced Capability的缩写)是3GPP针对中高速连接专门立项研究的一种新技术标准,是简化版的5G。该项技术是5G实现人、机、物互联的重要基础,将在构建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、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
图片来源:集微网APP
5G轻量化技术作为5G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,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。它可以通过减小设备的体积、重量和功耗,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灵活性,为用户提供更快速、可靠的网络连接。同时,轻量化的5G网络还可以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,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持续性。
《通知》提出,到2025年,5G轻量化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,新产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,融合应用规模上量,安全能力同步增强。
在技术产业稳步发展方面,到2025年,5G轻量化标准持续演进;形成一系列5G轻量化高质量产品,打造完整产业体系;推动5G轻量化芯片、模组、终端等产业关键环节成本持续下降,终端产品超过100款。
在应用规模方面,到2025年,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轻量化规模覆盖;在工业、能源、物流、车联网、公共安全、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;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解决方案,打造5个以上实现百万连接的5G轻量化应用领域。
《通知》要求,发挥IMT-2020(5G)推进组平台作用,持续推进规范制定、技术测试等相关工作,加快5G轻量化产业成熟,推进5G轻量化具备商用条件。
工信部还表示,将设立专项资金,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5G轻量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,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突破,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;引导设备制造商、通信运营商、应用开发商等各方共同参与5G轻量化产业的发展,提供市场准入、政策扶持、产业联盟组织等支持,促进5G轻量化产业的成熟和创新。
5G轻量化技术应用优势显而易见
5G分为三大应用场景:eMBB(增强型移动宽带)、uRLLC(低时延高可靠通信)和mMTC(海量物联网通信)。不同的应用场景,对网络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样。比如,在速率方面,VR/AR、高清转播需要高速连接;而远程抄表、共享设备只需要同步数据,低速就可以满足。
除了速率,还有很多应用场景更关心功耗和成本,而且80%以上的应用场景不需要使用 5G的全部功能及性能。供给侧企业短时间内无法通过规模出货来降低成本,需求侧企业又不想为冗余功能及性能买单,这就造成5G以模组方式与行业终端融合时,垂直行业都觉得贵,不愿意使用5G。
所以产业界非常期待5G建立一个轻量化的版本,用于满足中速及中高速需求的应用场景,降低5G部署和使用成本,加速5G商用落地。
与传统的5G设备相比,5G RedCap设备在性能和复杂性方面有所降低,但在覆盖范围、设备成本和功耗方面有所优化。在可降低80%的5G eMBB模组成本(价格可下探至10美金),终端功耗较4G可降低20%,网络容量较4G可提升10倍以上,同时继承了URLLC、网络切片、边缘计算、5G LAN等5G关键能力,可满足行业应用场景多样化的网络需求。
轻量化的5G网络设备体积小、重量轻、功耗低,便于部署和移动,这使得5G网络可以更好地支持物联网、智能城市、智能交通等大规模连接和高密度通信的应用。轻量化的设备还能够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,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持续性。此外,轻量化的5G网络还可以提供更快速、可靠的网络连接,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。
据了解,全球已有7个国家超过10家运营商完成RedCap商用试点,连接数有望在未来三年突破1亿。其中,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在上海、杭州、宁波、深圳、佛山、宁德、济南、苏州等超过10个地市已实现RedCap端到端商用部署,覆盖工业、电力、车联等多个行业。
对于使用5G轻量化技术的企业而言,5G轻量化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投入成本。具体如下:
网络设备成本:5G模组成本70%来自于芯片,芯片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垂直行业使用5G的硬件成本。5G轻量化技术可以减小设备的体积、重量和功耗,相比传统的网络设备,轻量化设备可能更加便宜。此外,轻量化设备的部署和维护成本也可能较低。
网络建设成本:5G轻量化技术可以降低网络建设成本。由于轻量化设备体积小、重量轻,部署更加灵活,可以减少物理基础设施的需求,从而降低网络建设的成本。
运维成本:5G轻量化技术可以降低网络运维成本。轻量化设备通常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,减少了故障排除和维护的工作量,从而降低了运维成本。
能源消耗成本:5G轻量化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成本。由于轻量化设备功耗低,相比传统设备,节省了能源消耗,从而降低了能源成本。
需要注意的是,5G轻量化技术的投入成本节省并非一成不变的,具体的节省金额还取决于企业的规模、应用场景、设备需求等多种因素。此外,5G轻量化技术的研发和部署也需要一定的投入成本。因此,在考虑5G轻量化技术时,相关企业还是需要综合考虑投入成本和预期收益,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。
5G轻量化技术落地难点
首先,技术研发和创新是5G轻量化的关键。轻量化的设备需要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减小体积和功耗,这对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此外,轻量化的设备可能会牺牲一部分功能和灵活性,需要在性能和便携性之间做出权衡。因此,技术研发和创新是5G轻量化技术能否成功落地的关键。
其次,5G轻量化技术的落地还面临着一些基础设施和标准的挑战。轻量化的5G网络需要与传统的网络设备进行兼容和互操作,以确保平稳过渡和无缝连接。此外,5G轻量化技术的落地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,以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。因此,基础设施和标准的建设是5G轻量化技术能否顺利落地的关键。
最后,5G轻量化技术的落地还需要加强监管和安全保障。轻量化的5G网络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确保网络的稳定性、可靠性和安全性。同时,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网络设备和应用的审查和监管,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权益。
综上所述,5G轻量化技术的应用优势不容忽视,但其落地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。技术研发和创新、基础设施和标准的建设、监管和安全保障是5G轻量化技术能否成功落地的关键。只有克服这些难点,才能让5G轻量化技术真正发挥其优势,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。
■ 编辑整理 罗冉
原标题:《5G轻量化(RedCap):5G发展进入“下半场”,应用优势与落地难点并存》